
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简史
伟德国际1946官网前身为1956年创办的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当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组建直属外语教研组,开设公共俄语课。1960年创办外语系,只设俄语专业,招收两年制和四年一贯制俄语专业学生。1962年7月,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设有中文、数学、物理、外语、体育5个系6个专业(外语设俄语、英语专业),全部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64年底,全校教职工增加到621人,学校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正当学校蓬勃发展之时,却遭受到意外的挫折:省委决定,于1965年7月将浙江师范学院迁至金华,同时把外语系、体育系并给杭州大学,南迁金华的只有中文、数学、物理3个系,公共外语教研组俄语、英语共8名教师也南迁金华。1970年7月,学院停办,公共外语教研组人员和设备被分配到金华、丽水、台州3个地区,这所全省唯一的高等师范学府就这样夭折了。师范外语教育的前景在哪里?所有的原浙师院师生无不深感焦虑。
一、恢复重建(1978年)
正当人们几近绝望之时,1974年6月4日,国务院科教组文件《关于同意重建浙江师范学院的通知》(科教计字〔1974〕117号)下发,它使停办4年之久、8年没有招生的浙江高师教育又得到了恢复,所有关心高师教育的人无不感到欢欣鼓舞。
历经艰苦卓绝的努力,1974年12月20日,重建后的浙江师范学院第一批新生300名(工农兵学员)兴高采烈地报到入学。尽管当时只恢复重建中文、数学、物理3个专业,但外语教研组的老师们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也看到了外语专业恢复的希望。
粉碎“四人帮”后,浙江师范学院真正获得了新生。1978年初,学校开始着手外语系的重建工作。65年从杭州随迁来金华的8位公共外语教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薪火传承的历史使命。5月中旬,学校选派3位教师去上海外语学院、上海师大、复旦大学、江苏师院、南京师院、南京大学学习取经。6月,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建立了资料室和电化室。8月,学校决定增设化学、英语专业,当年招生、当年建系。10月,首次招收英语专业学生50名,同时积极引进师资,将安徽医学院原英语教师汪铁雄等相继调入我校。
二、艰苦创业(1979——1988年)
粉碎“四人帮”之初,百废待兴。外语系的重建几近白手起家,开始在现已封闭的老校门西侧紧靠围墙临时搭建的平房办公,房前是一片杂草丛生的黄土荒地,也是让人记忆犹新的露天电影场;次年,物理楼(现3号楼)建成,外语系挤进该楼二楼,仅有几个小教室和1个办公室。
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与本部仅一墙之隔的浙师院金华分校1982年并入我校,1984年其三年制英语专科也并入外语系,此后连续数年外语系本专科并存。1985年2月,浙江师范学院更名为伟德国际1946官网,外语系迎来了办学的春天。
外语系在艰难中起步,在探索中成长。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学用房紧缺是当时外语专业发展的瓶颈,地域局限、外部诱力造成师资队伍不稳、教师流失现象严重,更是一度困扰着外语系的发展。在严峻的局势面前,系党政班子加强思想工作力度,采取留校、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办法解决教师数量问题,同时采取组织、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攻读学位来解决教师业务提高的问题。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外语系的师资队伍和水平得到了壮大和提高,到1988年,全系教职工人数已近60名,其中副教授3名,讲师20多名,去国内外高校进修学习的教师10余名,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个令人骄傲的业绩。
经过多方的争取和努力,1988年全系已有15间小教室和3间简易听力教室,外文资料增加了不少,电教设施也改善了许多,校教育电视台开始用六频道试播(限本校范围内接收),外语成为该台节目的主要内容之一,尽管如此,还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全系师生识大体顾大局,教师潜心教学,学生如饥似渴地汲取科学知识的营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得以形成。在全国首次大学英语四级标准考试中,我系应试的50名学生45名成绩合格,平均成绩高出全国平均成绩近10个百分点。
三、夯实基础(1989-1998年)
这段时期外语系的发展既有外延扩展,也有内涵开拓;不仅有量的扩张,也有质的提高。
随着全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公共外语的教学任务日趋繁重。1988年9月,学校决定把公共外语教研室与外语系分开,单独成立大学外语教学部并每年为全校师生举办英语强化班、辅导班、高级培训班、五级英语提高班、考研辅导班等培训,为提高全校师生的外语水平做出了很多努力。
鉴于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对人才规格要求的提高,外语系在1994年开始扩本缩专,本科生从以前每年招生50名增加到每年招生100名。
教学质量是强系之本。外语系通过一系列改革促进教风学风建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保证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1992年全国英语专业八级统考中,我校高出全国平均分数3.44分,与29所高师院校相比高出平均分数7.85分。在1997年全国英语专业四级统考中,全国各类院校平均通过率为64.3%,我们1996级英语本科学生的通过率为87.88%,高出全国各类院校平均通过率23个百分点。考取研究生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增,仅1989年毕业的85(2)班25位同学当年考取北京师大、华东师大等知名高校研究生的就有5名。
科学研究是强系之路。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科学研究也步入正轨,科研的氛围日趋浓厚。在这期间,我系教师先后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国翻译》等国家权威级刊物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全国外语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成果也为后来申报重点学科和硕士点打下了基础。
拓展办学形式。1998年及以后的几年内,学院与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11名,其中10人是我们的青年教师。1989年省教委同意设置英语教育专科函授专业,1993年增设英语函授本科专业、夜大学外贸英语专科专业和日语专科专业(1994年)。在发展函授教育的同时,学院也在社会上积极举办各种英语培训班和研究生课程班,拓展了学院的办学功能。
加强对外联系。1990年我们承办华东地区重点师范大学外语协作会第四届年会,1991年承办华东七省(市)属高师外语系协作组第五次年会,1998年浙江省高师院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改革研讨会在我们召开。我们与美国国际合作研究院签定合作意向书,和美国的Bethany学院、日本的和歌山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国内外学术互访交流日趋频繁。
在1995年至1998年的四年时间里,外语系的发展实现了四个零的突破:
1994年4月 增设日语专业。1996年10月 在外语系、大学外语教学部、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基础上上成立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这是外语学科上层次、上规模、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校最先成立的二级学院之一。
1997年1月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获准为省重点学科(B类),这也是浙江省省属高校外语学科中的第一个省级重点学科。
1998年 获得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四大突破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内涵上都为学院带来了新变化,夯实了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继续发展的基础。
四、发展壮大(1999-2008年)
通过20年的努力和积累,外语学院的发展开始步入黄金期。这10年,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收获了累累硕果,使学院长大了(办学规模扩大),长高了(办学层次提高),长壮了(办学质量提升),长靓了(办学设施极大改善)。
1.扩大规模,增加翻译新专业
从下表可明显看出,自1999年开始,本科生数大幅度增加之后趋向平稳。
1998—2008年本科招生情况一览表
| 98 | 99 | 00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
一本 | 145 | 154 | 177 | 257 | 217 | 220 | 200 | 225 | 209 | 272 | 267 | |||||||
三本 |
| 50 | 147 | 361 | 355 | 303 | 223 | 270 | 302 | 206 | 251 | |||||||
合计 | 145 | 204 | 324 | 618 | 572 | 523 | 423 | 495 | 511 | 478 | 518 |
注: 表中三本学生05年开始划归行知学院管理,专业教学仍由我们负责。
在普通教育、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成人教育也得到了发展并开拓了省外市场(广西)。
10年内为金衢两地的12家企事业单位举办各种类型的外语培训班,接受培训的学院有700多人。
2007年初,我校翻译专业(四年本科)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高校中第8个拥有该专业的高校。目前已有两届学生103名。
2.提高层次,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研究生规模逐年扩大。在1998年取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以后,相继获得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授予权,获准招收英语教育和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下面是近10年研究生招读情况:
年 度 | 99 | 00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合计 |
普通硕士 | 8 | 6 | 13 | 8 | 16 | 25 | 32 | 35 | 33 | 46 | 222 |
教育硕士 |
| 36 | 43 | 47 | 47 | 58 | 32 | 0 | 32 | 15 | 310 |
同等学力(脱产) |
|
|
|
|
|
|
| 7 | 4 | 5 | 16 |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们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呈稳定上升趋势。研究生指导教师也从10年前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26人。我们还先后在全省12个地方举办研究生课程班,课程班人数累计517人。
近10年,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赢得了很好的发展势头。自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全院公开发表论文182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等33部,承担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7项。校级及以上项目60项。
省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建设逐年得到加强。首先是研究队伍扩大到2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还有4人在读),学历与职称层次都有很大的提升;其次是研究方向拓宽,现已确立了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和外语教学论与教师发展等四大学科群;再则,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我们RICH教革研究,走过了一条漫长的探索路程。从1994年的RICH教改小组到1999年成立RICH教改研究所,再到2004年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的挂牌,标志性地记录了该所的发展轨迹。10多年从不间断的潜心研究和实践,在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23篇、承担国家项目2项、校级本科教学研究项目6项、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2004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的同时,既促进了教师发展,又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受益,还引起了全国高师院校乃至国外同行们的热情关注。RICH 研究思路和成果多次在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上亮相,赢得专家赞许不断,同行好评连连。2008年初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的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把我们的RICH也视为当代外语教学的一种模式,有同行称赞“是全国外语教师发展研究的一枝独秀”。
3.“迎评促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我们一贯重视教学工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专业教学以学校规范性教学管理文件为指导,以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为实施细则,以教学委员会章程为咨询审议依据、以教学督导小组为监督检查机构,以教务办为主要日常执行部门,严格按照专业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监控教学质量,反馈教学效果。进入新世纪后,学院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迎评”为契机,通过大动员、大检查、大整改、大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语言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教学水平的大提高。在2003—2006年四年时间里,学院经历了三次教学评估,即2003年的省教育厅本科教学随机评估、2005年的国家教育部的本科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6年的教育部英语专业评估,三次大评估的结果都是优秀。喜人的成绩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办学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更加坚定地狠抓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我们充分发挥“三个课堂”的育人特色,坚持以学生社团为主要载体开展科技文化活动、以科研立项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开展科研活动、以社会实践为重要平台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通过开展一年一度的外语周(至今已举办17届)等活动、一年一度的学生科研论文报告会(至今已举办8届)、每年假期全面开展与专业结合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把教学改革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及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提升。在2003—2008年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统考中,我们英语专业学生一次性通过率高于全国示范院校平均通过率15—35个百分点。戴家琪、李旦、章莉、洪淼等26人次分别在CCTV杯、21世纪—外教社杯等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戴家琪同学荣获2004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赛浙江赛区一等奖并参加了全国复赛,还被选派参加了2005年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亚洲大专英语辩论赛。近日,洪淼同学在2008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赛中,代表浙江参加全国复赛并进入决赛。我们同学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为金华周边地区的大型活动及国际会议担任翻译工作,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1997级日语专业的同学在2001年12月举行的国际日本语能力一级(最高级)考试中,也取得骄人成绩,全班24人应试,20人通过,通过率为84%,远远超出35.7%的国际通过率,居国内高校日语专业前列。该班学生陈丹2001年10月赴日本参加留学考试,成为我省应试5名学生中唯一被日本流通科学大学录取的考生。学院经常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近5年达50多人次。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标志是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2005年7月,省教育厅组织高校英语专业应届本科生论文抽查,我们英语专业的论文被评为第一。近5年,我们教师加强了对学生的科研辅导,每年举行规模盛大的学生科研论文报告会,将学生优秀论文结集交流,这些做法激发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近5年参加学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资助课题立项73项,院级立项198项。先后有7 篇学生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另外,师范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4.四次“搬家”,办学条件根本改善
10年来,可谓栉风沐雨,几度沧桑,学院经历了四次大搬家。先从3号楼二楼搬到老图书馆(1999年),再搬回3号楼(2000年),然后搬到原附中教学楼(2001年),最后搬到现在的22、23号楼(2003年)。每搬迁一次,条件都有些改善,但得益最大的是最后一次,使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观。目前,24000平方米的新教学大楼巍然屹立,先后投入700多万元为大楼安装电教设施,让“好马”配上“好鞍”。现拥有14间语言实验室,4间网络教室,48间多媒体教室,同声传译实验室正在建设之中,另配有录音棚、录音室、调频台和学术报告厅等先进教学设施,以上硬件设施被教育部评估专家组专家誉为外语界“全国一流”。2005年12月,我们语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顺利通过校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学院资料室配有电脑群,拥有各种外文资料2万余册,并与校图文信息中心实现网络对接。所有这一切,为全院教学科研活动和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历经风雨彩虹,收获春华秋实。目前的外语学院已经建设成为拥有英语(师范)、日语、翻译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专业为浙江省唯一重点建设专业,也是经教育部评估成绩为优秀的专业)、学科与硕士点比较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本科生研究生拥有相当规模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历史表明,今天的外语学院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回眸奋进的30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没有党中央的“拨乱反正”,就没有外语系的“恢复重建”;没有祖国的改革开放,就没有外语系的发展壮大。党中央的英明领导、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强大政治保证和不竭的精神动力;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包括校友)的支持,是学院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全院上下的协力同心、奋力拼搏,是学院雄起的依靠。
30年来,伟德国际领导班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抓机遇、创和谐、树特色、强内涵,图发展,目前正带领全院师生积极投身第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由大学院到强学院的跨越,不断谱写学院发展新篇章。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的师大外语人,正怀着创新创优的激情,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将先进的理念和美好的蓝图转化为现实,浓墨重彩地续写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发展史。
执笔人:刘成连
2008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