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下午,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举办了第三期创新人才计划“日新”讲坛第二场讲座。本次讲座在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23幢120教室举行,特邀我们郑连忠副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一场以“从语感到论感——英语类专业学生研究性学习路径例解”为主题的精彩讲座。郑老师在讲座中分享了自己在语言研究领域的宝贵见解和经验。
讲座伊始,郑老师首先探讨了认知的五个层面,从显意识到超意识,揭示了语感背后的知识结构及其对个体思维的影响,并强调了自我提升过程中自觉性与主动性的重要意义。
随后,郑老师以招生“特控线”缩略词、教师节英文说法、“中国婺剧院”英文表达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通过观察、阅读和对比学习来提高语言敏感度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他还借助大语言模型技术工具,向同学们展示如何有效人机互动,探讨翻译实践报告的地道英文说法。这些内容使同学们了解了多种学习和研究方法,也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讲座中,郑连忠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在处理权威信息时,不同搜索引擎可能提供不同结果,这突显了可靠数据来源的必要性及其背后的信息处理方式。他鼓励同学们以开放心态探索和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同时,讲座还深入探讨了人类的知识获取、自我认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过程。同学们由此认识到,在许多情况下,决策往往依赖于理性的直觉。在郑老师看来,人们对已知和未知的认知有多个层次,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将“不知”转化为“深知”,知识获取的过程同时也是道德观念和个人素养的形成过程。
最后,郑连忠老师通过解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和交流方式,讨论了语言、文化及思维之间深刻的联系,指出双语能力的提升能够增强个人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整场讲座从生活态度、知识追求、语言学习、跨文化交流等多个维度展开,展示了直觉、语感与文化敏感度在语言研究中的核心价值,勾勒了“从语感到论感”这一有学理支撑而又有效有趣的研究性学习之路。
此次讲座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论上的指导,更激发了他们对日常生活中语言现象的思考和探索。郑连忠老师通过详实的理论阐述与生动的案例分析,让在场的学生们对语言研究方法有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理解。讲座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更激励他们在今后的研究性学习中将语感与论感相结合,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与学术水平,不断探索语言背后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