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英语系高段教研室面向英语2021级组织举办了为期三天的“课堂互动工作坊”专题讲座。何晓东、付安权、罗晓杰三位老师分别从“英语课堂互动与案例”“人工智能与英语教育”到“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互动提升课堂质量、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推动教学创新、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价手段改进教学设计。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深化了对英语教学前沿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并为未来的教育职业生涯夯实基础。

首日,何晓东老师引领大家进入了“英语课堂互动与案例分析”的世界。何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工作坊任务的复杂性,剖析课堂互动的精髓。通过批判性阅读线上课程、模拟课堂与反思点评等环节,让学生们逐步熟悉工作坊的方案和作业要求。同时,何老师分享了往届学生的作业案例,结合实例,重点指出作业中的常见错误,帮助大家避免类似失误。通过这些具体案例的解析,学生们对课堂互动的细节及如何有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有了更深的认识。
次日,付安权老师围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人工智能与外语教学”展开讲座。付老师首先解释了高质量、数字化、智能化的新质生产力概念,并提出了AI Plus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强调在数字化教育时代,教师需要适应这一变革。他指出,教师应掌握“Learn to Change”(学会应变)和“Change to Learn”(以变促学)这两大理念,灵活应对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在主要实践操作部分,付老师详细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并强调在运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时,教师需要特别关注网络安全问题。他还指出,新时代教师应具备三种核心素养:日常生活中的数字素养、专业学习素养和社交媒体素养。例如,教师需确保课堂材料的兼容性,合理使用正版教学工具,同时通过图片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运用社交媒体进行教学时,要遵守图片使用规则,合理选择资源,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此外,他还建议将专业学习、教学与研究结合,提升教师的学术能力。
最后,付老师指出,在数字化时代,教师应充分理解教育技术与教学流程的关系,秉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灵活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
最后一天,罗晓杰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关于“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讲座,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科学的评价工具和方法,详细讲解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此外,罗晓杰老师还介绍了利用S-T图、RT-Ch图进行教学模式分析,通过数据化采样来呈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模式。她指出,这种方法能够清晰展示课堂是以讲授型、对话型还是练习型为主,可以对课堂进行分析、完善教学。
罗老师还特别强调了课堂提问中的“追问”与“探问”技巧。她指出,教师应通过追问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点的表面理解。她鼓励实习教师善用互动分析工具,结合IRE教学分析法与弗兰德斯系统的数据,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点,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三场讲座紧扣英语课堂教学重点与前沿,均注重从英语课堂实践出发,并以相关理论作为指导,起到了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的示范作用。为期三天的实践教学圆满结束,同学们对如何进行英语课堂互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此次“课堂互动工作坊”系列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点亮了明灯。我们期待英语2021级学子们能够在未来的教育舞台上大放异彩,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