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通知  学院新闻
学术外院 | 北山问道第174讲:朱旭东教授谈“学科教师教育学兼论外语教师教育学”
来源 : 学工办     作者 : 撰 稿 | 贾楠楠 摄 影 | 倪鑫鑫     发布时间 : 2024-09-18     浏览次数 : 47

图片

2024年9月16日下午,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英语系1989届校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朱旭东应邀回校做“学科教师教育学兼论外语教师教育学”指导讲座。讲座由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院长胡美馨主持,吸引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学科教学等方向的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









朱旭东教授以自己从英语专业走向比较教育学、教育学、教师教育学、学科教师教育学的学术经历为引子,首先强调了跨学科学习在当前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重要性,指出当下外语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更需发挥外语工具优势,掌握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以更好服务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朱教授深入剖析了学科教师教育学的核心概念,明确区分了“科目学科教师教育”与“学术学科教师教育”两大核心概念。“科目学科教师教育”专指中小学科目学科的教师教育,是以从事中小学科目学科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教师教育。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小学教师所需接受的中小学科目学科的教材内容与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融合或整合的教育,在学科内容上具有基础性。“学术学科教师教育”是高等教育场域对于师范生开展“学术学科”的教育,主要关注大学教授(学者)、大学生、大学课程与教学、大学环境(如教室)等要素,尤其是对于大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等具有“学术化”的要求。从本质上看,教学学术既涉及到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沟通,也涉及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之间的沟通。中小学科目学科教师教育与大学学术学科教师教育是学科教师教育的双重学科内涵。此外,朱教授认为,作为一门学科,学科教师教学同样包含学科知识、能力、方法、技巧、文化、思想、思政、学科伦理、跨学科等基本要素。

基于学科教师教育学,朱教授对外语教师教育学也做了独到阐述。他认为,在新时期,除了基本的学科教师教育学科逻辑,外语教师教育还需将外国语言文学内部的各二级学科方向与教师教育对接、融合,并充分融入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哲学思想等跨学科内容,培养外语教师的跨文化能力、国际视野和教育创新能力,加强将AI技术应用于外语教育的能力,以培养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外语教育人才。









朱教授也耐心细致的回答了老师们、同学们的提问。他在答问中指出,在外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应全面关注知识技能伦理三个维度。在知识层面,外语教师应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深化专业知识;在技能层面,需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与方法;在伦理层面,则需坚守职业道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教育事业。

针对如何通过课程建设架构学术学科知识与科目学科知识的桥梁问题,朱教授提出,外语师范专业建设应深刻认识学科逻辑的核心作用,明确界定并理解学术学科与科目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差异。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既要注重学术学科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师范生的高深学术素养;又要兼顾科目学科的教学实践需求,确保理论知识能够有效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

胡美馨感谢朱旭东教授回母校讲学。她认为,朱教授提出的学科教师教育学为外语教师教育学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探索提供了基本学科逻辑,也为学院外语教师教育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指导,学院将据此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具体实施。









校友简介:







朱旭东,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英语系1989届校友,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家教师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国务院学位委员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教育学组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