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  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科研
学术外院 | 北山问道第172讲:朱国华教授谈“道德自由与交换价值——对《局外人》的两种解读”
来源 : 学工办     作者 : 沈婷玉     发布时间 : 2024-06-21     浏览次数 : 44

2024年6月17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院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文艺理论研究》主编朱国华教授做客伟德国际1946官网,为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道德自由与交换价值——对《局外人》的两种解读”的精彩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伟德国际1946官网“双龙学者”特聘教授蒋晖主持。





朱国华教授以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了政治哲学研究者鲍克(Bowker)与奥地利著名文学理论家齐马(Pierre V. Zima)两位学者从批判理论的角度来诠释《局外人》的丰富内涵,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思想盛宴。

讲座伊始,朱国华教授简要介绍了《局外人》一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小说《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出版之后好评如潮。法国当时最著名的几位作家例如萨特、萨洛特、罗兰·巴特、布朗肖都立即给予了较高评价。《局外人》一书也曾经给中国文坛带来了巨大影响,从1958年至今,这部加缪的力作已在中国催生了55种以上的中文译本。

接着,朱国华教授讲到鲍克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那里获得启示,认为《局外人》对道德自由观念的质疑,深刻挑战了启蒙的理想。他精炼总结鲍克观点,认为主角默尔索之死是对现代道德主体性游戏规则的拒绝正因为如此,默尔索触犯了康德意义上目的王国的理想所支配的自由社会的禁忌

随后,朱国华教授向在场师生阐述了鲍克对默尔索缺乏道德自由的三个方面的论证以及对自由可能性的分析朱国华教授讲道,“自由是可以无视客观条件而能在个体内部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对自由的信仰是可以让人产生无待于外物且超越于万物的幻觉;但说到底,我们最终还是通过预设外部秩序的必然性而强化了外部秩序。自由因此并不与必然相对立或冲突,相反,它以必然性为前提。自由永远不能僭越必然性,相反,它必须在必然性中安营扎寨。自**此走向了它的反面。”





 讲座后半段,朱教授转向齐马的解读,后者借助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既赞赏加缪对官方话语的深刻批判,因为法庭把一种充满着意识形态的叙事程序强加给了只懂得大自然的无差异性和偶然性的个人。同时也对其“南方思想”提出反思,法庭叙事把一种意义强加给某段经验现实固然意味着符号暴力但是自以为自己的超然描写等同于客观现实本身,也还是不能摆脱意识形态的支配。

朱国华教授首先简述了齐马的观点,认为在加缪的社会和语言领域里,(人道主义和基督教的)规范和价值不仅是双重的和矛盾的,而且开始变得无差异和可以互换了朱国华教授进一步说明了这种无差异性并非是新视角,庄子也曾提出类似的观点接着,朱国华教授阐释了齐马从社会语言环境的角度所分析的加缪那个时代意识形态所造成的语词贬值问题齐马的视角丰富了对《局外人》的理解层次,激发了在座师生对文本的多维思考。

在问答环节,伟德国际1946官网法语系主任、非洲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汪琳博士、英语系教师、硕士生导师王月博士等就讲座内容向朱国华教授提问,朱国华教授一一解答了各位教师的问题。






近两小时的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朱国华教授以其独到的见解、生动的讲授方式,不仅带领师生们深入探讨了《局外人》的多重维度,也引发了对道德自由、语词贬值等问题的深切思考。最后,蒋晖教授代表全系师生表达了对朱教授精彩分享的诚挚感谢,为此次学术之旅画上了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