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至17日,由伟德国际1946官网主办,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共同承办的2024年非洲文学国际学术会议在伟德国际1946官网成功召开。本次会议聚焦“研究非洲文学:全球视角下的挑战与新可能”,旨在构建高端学术对话平台,构建新的知识共同体。来自南非、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坦桑尼亚、肯尼亚、苏丹、尼日利亚、塞内加尔、韩国、中国等十个国家二十余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硕博研究生逾五十人参加了会议。
2024年5月16日上午9:00,2024年非洲文学国际学术会议开幕式在伟德国际1946官网图文信息中心七楼同传会议室隆重举行。伟德国际1946官网副校长、党委委员朱毅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开幕辞,他代表学校对参加学术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非洲研究历史沿革以及取得的成就。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刘鸿武教授、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院长胡美馨教授分别致辞,对大力支持本次学术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谢意,两位院长回顾了伟德国际1946官网与非洲研究的深厚渊源,指出非洲文学研究在我校具有坚实基础,本次非洲文学国际学术会议意义非凡,希望通过亚非学术交流,推动民众对非洲文学和文化的深入理解,挑战和重塑西方主导的学术话语格局。南非金山大学文学、语言和媒体学院院长丹•欧吉旺(Dan Ojwang)教授和韩国科学技术院李锡浩(Lee Seok-Ho)教授作为参会学者代表致辞,他们强调亚洲与非洲存在诸多共性,希望通过文学加强亚非文学联盟,跨越种族、国籍、性别和地理界限,探索更多地方权力和关系对非洲生活和叙事的影响,为全球文学研究注入新知和卓见。主席台就座的还有我校研究生院院长温建明教授、社科处处长冯昊青教授、国际处处长毛锡龙副教授。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党委书记项伟博士主持开幕式。
伟德国际1946官网副校长、党委委员朱毅峰教授致辞
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刘鸿武教授致辞
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院长胡美馨教授致辞
南非金山大学文学、语言和媒体学院院长Dan Ojwang教授致辞
韩国科学技术院Lee Seok-Ho教授致辞
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党委书记项伟博士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安排了五场专题讨论、一场学生研究汇报和一场圆桌讨论。专题讨论的主题分别是“全球视野中的非洲”“非洲文学中的第三世界经验”“关于民族与性别的知识传统”“解殖化的非洲文学研究:方法与前景”和“和解:人类、种族与自然”,圆桌讨论则围绕“全球南方非洲文学研究的团结与合作”展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专题,宣读高水平论文20余篇,呈现了非洲文学研究的前沿成果。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学者互动频繁,深入探讨了各种文学和文化议题,通过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共同探讨了如何解决全球南方国家面临的挑战。伟德国际1946官网多名教师与研究生在本次会议上作了学术报告。
会议召集人、伟德国际1946官网双龙学者特聘教授蒋晖主持专题讨论一“全球视野中的非洲”。北京大学西葡意语系助理教授王渊作了题为“From Concept to Practice: China in the Triangular Translational/Critical System on African Literature”的报告,强调中国学者正积极在非洲文学研究领域树立文化自信,倡导新视角挑战西方中心论,尽管面临市场选择的西方视角的偏好,但中国学者们仍通过三角关系理论积极探索深化中非文化交流与文学合作。
南非文学杂志Botsotso创始人兼主编艾伦·科尔斯基·霍维茨(Allan Kolski Horwitz)作了题为“An Analysis of Working Class Literary and Dramatic Culture in Post Apartheid South Africa”的报告,分析了1994年后南非黑人工人阶级文化政治意识的觉醒情况,探讨了Botsotso等团体在促进文学戏剧发展、填补国家文化支持缺失方面的作用。
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副主任邹涛教授作了题为“African Literary Studies in a Digital Age”的报告,探讨了数字技术对非洲文学创作、传播与研究的影响,认为技术进步促进了文学超越地理限制,形成了新的社群网络。
韩国科学技术院李锡浩教授(LEE Seok-Ho)作了题为“Abdulrazak Gurnah and Politics of Migration”的报告,指出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以其独特的三重身份背景,通过作品挑战传统移民叙事,揭示了殖民主义影响及难民困境,展现了非洲—印度洋区域的复杂性和他对移民心理的深层探索。
专题讨论二“非洲文学中的第三世界经验”,由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王月博士主持。苏丹Abaad出版社创始人、喀土穆大学讲师巴达伟(Albadawe Abdalla)作了题为“Comparison Between Lu Xun and the Sudanese Writer Muʻāwiyah Muḥammad Nūr”的报告,认为鲁迅与苏丹作家穆阿维亚·穆罕默德·努尔具有跨越时空的共鸣,他们共同展现了反抗殖民主义、激发民族觉醒的强大力量。
北京大学亚非系助理教授程莹作了题为“Embodying Revolution, (Un)Scripting ‘Third World’: From War Drums on the Equator (1965) to Notes Towards a Model Opera (2015)”的报告,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非戏剧交流中特定作品如何通过表演实践互现双方历史与文化,借助注释和舞台指示等跨文化空间,反映跨国的革命与发展知识流通,揭示了后殖民时期非洲亚主义知识体系的变化。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李金剑博士作了题为“Mabepari wa Venisi, Weinisi shang ren and the Imagination of a New Society”的报告,通过分析《威尼斯商人》的斯瓦希里语译本和汉语译本,揭示了两者在不同政治语境下形成国家建构的寓言,以及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背景下对新型社会愿景的塑造。
南昌师范学院胡燕博士作了题为“The Rise of Nigerian English Novel”的报告,探讨了尼日利亚英语小说兴起的背景、发展及其与殖民文化对抗的反殖民主题和现实主义风格特点,展现了其在特定殖民条件下,通过知识分子的努力,迅速成为主导文学样式的过程。
专题讨论三“关于民族与性别的知识传统”,由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冯宝鑫博士主持。南非金山大学非洲文学系副教授格蕾丝A.姆西拉(Grace A Musila)作了题为“African Literature and Liberation Struggle Movements”的报告,通过分析非洲文学作品与反殖民解放斗争的互动,探讨了暴力与解放的哲学张力,以及记忆、表征中的沉默问题,展现了反殖民解放作为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富饶源泉的重要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姚峰作了题为“Beyond Resistance: On Ngugi’s Twofold Scepsis in His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的报告,指出恩古吉的非洲革命文学蕴含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探索,超越本土主义,追求全球共鸣,其“抵抗”精神体现了对旧有秩序的质疑及真诚表达的渴望,展现了文学在社会变革与知识演进中的交互作用。
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教授卡洛斯•费南德斯(Carlos Fernandes)作了题为“National liberation struggle and the Making of the Official History in Mozambique: the Primacy of Orality?”的报告,反驳了莫桑比克史学界关于解放叙事被刻意保持口头传播以维系政权真相的说法,揭示了从一开始就存在以书面形式记录解放历史的努力。
伟德国际1946官网副教授、非洲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汪琳作了题为“Examining Feminist Perspectives in African Literature through Aminata Sow Fall”的报告,探讨了塞内加尔作家阿米娜塔·索·法尔拒绝“女性主义”标签的原因,考察了非洲女性作家如何在特定历史与文化背景下为女性主义提供新视角。
专题讨论四“解殖化的非洲文学研究”,由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王亚萍博士主持。伟德国际1946官网双龙学者特聘教授蒋晖在题为“Studying African Literatures: A Global South Project”的报告中,探讨了中国及其他东亚国家在新兴的非洲文学研究领域面临的原创性、相关性挑战及限制,并强调这一交汇促进了民众对非洲文学的新理解,有望改变西方主导范式,推动构建“全球南方”学术视角。
尼日利亚联邦大学教授、英语系主任伊那图斯•楚克乌马(Ignatius Chukwumah)作了题为“Perspectives for Interpreting African Literature: Towards the Indigenous Approach”的报告,通过对非洲文学历时演变的分析与解读,强调了本土解释代码(如Ujamaa和nso)对于理解非洲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文学系副教授迈克•安迪利尔(Michael Andindilile)作了题为“Beyond Balkanization of African Literatures and Knowledge: A Quest for Viable Solutions”的报告,批判性探讨了整合非洲文学中分散的知识体系,促进跨语言的综合理解,构建统一的、便于全球访问的多样化非洲文学资源库,开辟知识共享的新路径。
专题讨论五“和解:人类、种族与自然”由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副教授李蓓蕾主持。南非金山大学英语系教授罗伯特•穆鹏德(Robert Muponde)作了题为“White African or African White Narrative? The Allures of the Dead-end in John Eppel’s Absent: The English Teacher”的报告,他认为白人作家约翰·埃佩尔的小说《缺席了,英语教师》通过讽刺与深刻的文化洞察,探讨了津巴布韦后殖民时期语言、身份与归属感的复杂议题,揭示了在社会剧变背景下个人与文化的适应与重生。
南非金山大学法语系高级讲师埃马纽埃尔•姆贝加内•恩杜尔(Emmanuel Mbégane Ndour)作了题为“African Animism in In the Company of Menby Veronique Tadjo: toward an Anthropology of Nature”的报告,认为维罗尼克•塔乔的小说《在人的陪伴下》通过赋予自然元素声音,挑战了人类主导的自然观,提倡一种共存的自然人类学,强调在面对生态危机时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依赖和新型社会关系。
杭州师范大学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副教授、院长助理蓝云春与其研究生王敬雅作了题为“The Stereotypical Africa in the Studies of 21st Century Zimbabwean Literature out of China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Perspective”的报告,指出自2000年以来,津巴布韦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性和精湛技艺,融合黑人与白人作家视角,但国际研究往往将其分割并强化非洲“灾难”刻板印象,从中国视角综合研究能揭示更丰富的津巴布韦文学面貌及非洲多样性。
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副教授马秀杰作了题为“A Study of South African Youths’ Attitudes toward isiZulu under the Multilingual Policy”的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南非青年对祖鲁语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这些态度如何在南非历史殖民与种族隔离的背景下影响多语政策下的语言多元化发展。
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副教授印晓红主持了硕博学生研究汇报。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博士生木羽作了题为“Modernity in ‘Ease’: Athol Fugard’sBoesman and Lena”的汇报,指出南非小说《波斯曼与莱娜》通过融合荒诞派戏剧与布莱希特技巧,展现了南非现代性下的社会矛盾与人物深层心理冲突,体现了富加德对戏剧传统创新融合的探索。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徐立勋作了题为“Too Talky or Too Musical: Reflections on Soundscape between Athol Fugard’s Township Plays and Gibson Kente’s Musicals in 1970s”的汇报,通过对比两部剧作的声景差异,展现了南非戏剧中声音与音乐导向的两种表达方式如何对抗种族隔离主义。
清华大学外文系博士生俞盎然作了题为“Ngugi’s Reworlding Approach to World Literature as a Decolonizing Effort”的汇报,探讨了恩古吉与华裔学者谢平对世界文学动态、多元视角的贡献,并分析了恩古吉思想从反殖民向阶级斗争的转变,强调了冷战政治背景下的第三世界空间对这一转变的意义。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高凯丽作了题为“The Translation of Oral Languag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eterogeneity’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Things Fall Apart”的汇报,指出高宗瑜翻译的《瓦解》中文版忠实地再现并强化了原著中的口头语言特色,通过异质文化的传递促进了中国读者对非洲文化的理解。
圆桌讨论由丹•欧吉旺教授和蒋晖教授共同主持,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全球南方非洲文学研究的团结与合作”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会学者们各抒己见,讨论了本土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困境、创建中非学生论坛和亚非智慧共享平台的倡议、研讨会机制长期化的构想,以及文学翻译在构建“全球南方”知识共同体中的作用等话题。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华东信息中心副主任周燕宏女士、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外语事业部主任姚媛女士作为出版社代表发言,探讨如何促进非洲文学在全球语境下的传播与教学,以及出版社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桥梁角色。
韩国科学技术院教授李锡浩(Lee Seok-Ho)播放与学生李承范(Lee Seungbean)合拍的电影Fanon Lesson and discussion,对反殖民活动家法农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影像解读与讨论,通过影片引领观众一同探索法农关于殖民主义、种族认同与解放斗争的深刻见解,激发了会议现场学者们对于历史、抵抗与人性自由的新一轮反思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