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尔纳在白塔寺旁的胡同里(于楚众 摄)
EP.002
古尔纳之后,
我们如何想象非洲文学?
本期嘉宾:
蒋晖 伟德国际1946官网“双龙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于美国夏威夷大学东亚系、北京大学中文系、电子科技大学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现为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中非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非洲文学及其社会运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非洲实地考察多年,是国内非洲文学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开拓者和领军学者。
主持人:
刘盟赟 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部编辑,播客「重启试试」主理人。
本期节目提到的具体作品:
古尔纳《天堂》《砾心》《海边》《来世》《赞美沉默》《最后的礼物》
康拉德《吉姆》《黑暗的心》
话题①:相对于其他非洲诺奖作家,古尔纳的独特性在哪?
3:14 历史上五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作家
6:48 诺奖转向第三世界背后的政治意义
11:53 古尔纳:处在社会的边缘关照社会
17:30 穆斯林文学与英国文学对古尔纳的双重影响
19:57 西化的叙述艺术与视角
22:07 故事套故事,古尔纳作品中“一千零一夜”的叙述结构
25:50 《黑暗的心》:西方对非洲的想象与非洲作家的反写
波兰裔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
《黑暗的心》是其非洲题材代表作
话题②:当我们在谈论非洲作家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29:39 “非洲文学”是一个宏观概念,背后存在着巨大差异
33:02 60年代与70年代:民族国家认同与非洲社会主义的转向
36:38 中国文学与非洲文学的相似性
38:33 阅读非洲文学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42:20 读者是谁的问题到古尔纳这里已经不重要了
古尔纳的家乡
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
话题③:在全球化时代,如何理解古尔纳的作品?
44:21 古尔纳作品的成功在于他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移民生存范式
48:17 怀着乡愁的冲动,但不反抗、不挣扎、不回归
55:50 非知识分子型小说家:在日常生活的叙事中消解宏大命题
1:00:59 古尔纳更像一个西方小说家
1:03:56 与博尔赫斯的相似之处:用想象的方式写作
1:07:16 写作的三个动力:乡愁、移民经验、对过去的想象
1:15:34 全球化之后,移民成为一个问题
1:17:47 对政治有深刻的了解是成为一个伟大作家的条件
电影《山河故人》剧照
全球化背景下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