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  首页  媒体报道
中新网浙江新闻:浙师大外语学院在银坑村革命根据地的一堂“现场党史课”
来源 : 院办     作者 :      发布时间 : 2021-04-14     浏览次数 : 94

中新网浙江新闻2021413

浙师大外语学院:在银坑村革命根据地的一堂“现场党史课”

http://www.zj.chinanews.com/jzkzj/2021-04-13/detail-ihakifwr6390877.shtml


中新网浙江新闻413日电(童笑雨 叶凡)在浙江省金华市有一个红色山村,这里群山环绕、风景秀美,宛如世外桃源,却也曾经历战火,粟裕大将曾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驻扎于此,它就是浙江省首批革命老区——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


活动现场 叶凡供图


近日,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师生党员来到银坑村,到现场重温党史故事,回望红色记忆,探寻红色足迹,赓续革命精神,感受了一堂沉浸式的“现场党史课”。

“在我们银坑村,每个人都记得红军的好,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份感谢化作思念,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一段历史,也希望大学生能够发挥作用,学习、理解并传播好这里的红色革命故事。”银坑村村支书陈凯良为师生们讲解时如此说。

银坑学习的第一站是红色文化长廊,这里的展板诉说着银坑的革命历史。1935年,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以银坑为中心,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随后,党员同志们参观了粟裕纪念馆。当年,粟裕以银坑为根据地中心,在浙西南一带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打土豪劣绅,开仓济贫,宣传抗日。当地百姓对粟裕爱戴有加,对红军战士感情深厚,银坑村成为浙西南红色朝圣之地。


活动现场 叶凡供图


参观学习结束后,同志们来到粟裕铜像前默哀、献花。在这里,教师党员叶凡和大家分享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粟裕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但他的头疼缺愈发严重,每当妻子问他时,粟裕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总是用借口搪塞过去,直到他逝世后,家人在其骨灰中发现了三枚弹片,这才明白原来头疼是因为脑中有残留弹片!这份痛苦,粟裕独自承受了54年。”

是怎样的坚韧和无畏,才能默默承受痛苦,而把生命献给党,献给人民。叶凡以此鼓励外语学生党员在学习党史过程中不断强化党员信念和理想,结合自身专业的使命担当,积极战胜困难,切实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临别之际,学生党员将自己创作、编译的多语版“献给党的三行情诗”“银坑村党史”赠予村党支部,以这种方式融专业学习于党史学习,把对革命精神的敬仰留存在银坑村这片红色热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