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就如同
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歌德

2024年11月15日下午,我们2024级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与博士专场于22幢117教室举行。来自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以及博士班的33位同学共同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我们胡伟杰老师与王月老师担任本场读书报告会评委,陈妍佳同学担任主持人。
首先,宗小静、夏苒若等8名博士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对所选书籍进行了读书汇报。宗小静同学深入解读了《功能语法导论》一书,探讨了及物性分析的重要性,分析了日媒对“中非命运共同体”报道的及物性,并揭示了日本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语言策略和意识形态倾向。夏苒若同学通过介绍《努尔人》一书,揭示了无政府状态下努尔人的社会结构和自我管理机制。她强调,在研究非洲传统领袖时需超越单一视角,全面分析社会文化复杂性,才能深入理解社群内部逻辑与文化背景。
接着,邱梦霏、赵炜、梁诗敏等7位同学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书目及心得体会。邱梦霏同学探讨了Beloved一书中黑人创伤记忆的象征色彩,强调文学中的色彩不仅是意义的载体,更是情感与历史的交织,这为我们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创伤记忆提供了新的视角。赵炜同学分析了书本Disgrace中的多重隐喻,揭示了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社会转型、道德困境和种族关系的复杂性,提醒我们思考历史对当下的影响。梁诗敏同学通过The Promise一书展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历史的交织,强调了深入历史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最后,夏瑶、周洁等17名同学分享了各自的阅读体会。夏瑶同学聚焦于Pragmatics一书,分析了合作原则和语境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应结合语境和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周洁同学向大家介绍了The Study of Language一书,探讨了词汇意义的构成与演变,指出了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与思维的镜像。她强调要用批判的眼光去探索语言的深层含义。
点评环节
报告结束后,胡伟杰老师和王月老师对本场读书报告会进行了点评,并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收获颇丰。
胡伟杰老师从“读什么、怎么读、获得什么”三个层次展开探讨。首先,胡伟杰推荐选取具有权威性、前沿性、理论性的著作进行阅读。接着,他提到了读书分享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书本内容的介绍,更应注重客观的读后评价环节,同学们应继续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来加深自己对书本的理解,做到横向拓展和纵向挖掘。最后,胡伟杰老师指出从书中获得启发的重要性,并建议大家多阅读深层次、高水平的书籍。他激励同学们:“当读书变成习惯,思考变成行为,就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学习者。”
王月老师对胡伟杰老师提出的启发性建议表示高度认同,并补充了宝贵的意见。首先,读书报告在选择书目时应注重于本领域的学术性和前沿性,读书报告应向研究层面靠拢,提高阅读质量、提升阅读层次;其次,在阅读时应重视全方位评价与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后,她希望同学们在研究生阶段应提升学术对话能力,学会做研究。
至此,2024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与博士专场读书报告会圆满结束,宗小静、邱梦霏、赵炜、梁诗敏、夏瑶、周洁六位同学荣获“优秀读书报告人”称号。阅读之路永无止境,愿同学们继续在书海扬帆,以知识为桨,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