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至3日,“人工智能与公共外语教学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与大学英语“学教测”一体化改革与研究虚拟教研室联合主办,旨在搭建交流平台,汇聚国内外外语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时代外语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趋势,推动外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


浙师大外语数字人文创新工作室指导教师黎岭副教授、胡萍萍副教授以及2024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研究生张晓月、徐宁惠、罗思依、潘晟骏应邀参会并作分论坛汇报。


徐宁惠同学和张晓月同学在“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分议题论坛上作了题为 “Percep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y Pre-Service English Teachers: A Qualitative Study on Attitudes, Needs, and Concerns Regarding AI Digital Assistants”的报告。该研究通过一对一深入访谈,利用主题分析法,深入了解职前英语教师对AI数字助手的看法。研究发现,职前英语教师普遍对AI数字助手持积极态度,认为它们是教育环境中的宝贵资产,但也表达了对技术过度依赖、数据隐私侵犯、隐性偏见和内容同质化的担忧。这些发现为未来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且对优化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策略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罗思依同学和潘晟骏同学在“AI+外语写作”专题分论坛上作了题为“基于iWrite系统的多元反馈环境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反馈行为投入差异研究”的报告。该研究旨在探讨iWrite系统多元反馈环境中不同写作水平学生在反馈行为投入上的差异。研究者通过分析6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文本,发现不同写作水平学生在写作反馈摄取、修改时长、修改次数和修改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教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提供个性化反馈提供了有益启示。




本次论文宣读是外语数字人文创新工作室在人工智能与公共外语教学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工作室致力于引导学生开展数字时代的外语教学实证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活力

工作室负责人黎岭副教授高度重视构建学习共同体,以促进成员的学术成长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工作室的科研规划分为理论奠基与实践探索两个阶段,从深入阅读前沿文献到根据个人学术兴趣进行论文撰写和学术研究,工作室竭力为成员提供全方位的学术支持。工作室不仅注重学术研究的深度,还注重全面提升成员的科研素养。通过为学员提供学术写作、实操训练和学术交流平台,工作室助力学员拓宽视野,为未来的学术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