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至3日,(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在浙江杭州联合主办“两个先行”理念下的外国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建构学术研讨会。BETVLCTOR伟德国际1946李蓓蕾副教授、王月博士、楼育萍博士、张俊峰博士,2023级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龚榆涵、季陈希,以及伟德国际1946官网草叶文艺研究工作室学员、2023级英语本科生胡博钰应邀参会。

(会议合影)
(李蓓蕾副教授作主题发言)
王月博士(前排右3)在分论坛现场
在“诗歌、戏剧、传记与文学批评研究”分论坛,楼育萍博士作了题为“在边界穿行:水仙花与跨国主义”的主题发言。楼老师在前有作品的基础上,结合学界新发掘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和牙买加金斯顿报纸上的报道、人们穿越美加边境的游记以及以加勒比海为背景的虚构故事,从跨国主义角度分析水仙花作品体现的跨国思想,并探讨了构建人类情感共同体的可能性和路径。
(楼育萍博士作主题发言)
在“知识互补与学科交叉:文学跨学科研究”分论坛,张俊峰博士围绕哈珀·李的两部小说《杀死一只反舌鸟》和《守望之心》的法律书写进行了探讨,并阐明了其深远的社会意义,指出法庭审判中的种族歧视泯灭了司法公正,揭示了更为本质的法律制度问题。张俊峰博士的研究以创新视角审视哈珀·李作品中的法律描绘,肯定该作家的法律书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的法律反思及修正。
张俊峰博士(后排左1)在分论坛现场
龚榆涵同学在“知识互补与学科交叉:文学跨学科研究”分论坛上以“影射与疏泄:《呼啸山庄》中疾病的隐喻”为题作主题报告,从卫生环境、文化审美和伦理体系三个角度探讨了小说中的个人疾病背后的社会隐喻,进而揭示小说中疾病意象既是对社会不和谐与失衡的影射,也是人类个体反抗意识的表达。
龚榆涵(右4)在分论坛现场
在“文学经济学批评:资本、贸易、贫困与市场”分论坛,季陈希同学和胡博钰同学分别就“新经济批评视角下《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悲剧命运的再解读”和“古尔纳《砾心》的贫困书写及其启迪”作主题发言。季陈希同学基于新经济批评视角,从文本外的宏观社会经济背景和文本内的微观经济话语两个维度对威利的悲剧性命运进行再解读,进一步探讨威利的悲剧命运,同时激发人们对此类社会困境的反思。胡博钰同学则通过解读古尔纳的作品《砾心》,探讨该小说反映的多个层面的贫困现实,包括人物在物质生活中的困境以及精神世界的贫瘠,进而思考这部作品为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建立文化自信所带来的启发。
季陈希同学和胡博钰同学(后排右1、右3)在分论坛现场
此次会议在“两个先行”理念的引领下,围绕“中西对话”的多元视角,为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平台。会议的成功举行不仅促进了与会学者间的深入互动,也深化了对学科内涵的阐释,促进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为新时代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和外语学科的建设提供了诸多新机遇。